高考成绩公布后,对于考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志愿填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6月27日发布相关提醒,详情如下。
牢记志愿填报时间安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共有7次志愿填报时间,自6月29日提前批志愿填报开始,至7月31日最后一次志愿填报结束,每次志愿填报的时间相比于去年均有所调整。详细的志愿填报时间安排在考生准考证上已经列出。特别提醒:6月29日已填报提前批志愿的考生,在7月5日至7日填报后续志愿时,因提前批录取工作尚未结束,录取结果还没有出来,所以,包括报考了提前批在内的考生,都应在此时间内,认真填报普通类特殊类型批和常规批、艺术类本科批、体育类常规批等相应批次志愿,避免最后提前批未被录取,又没有认真填报后续志愿,导致丧失录取机会。
请广大考生根据自己报考类别,牢记各批次志愿填报时间,志愿系统开放时间为每天9:00-18:00。请考生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志愿,并且一定要预留充足时间,从容填报,千万不要拖到最后时刻才匆匆忙忙上网填报,防止因网络故障、机器故障、超过时间等原因造成提交失败或匆忙中错填志愿等。
及时准确查询志愿填报信息
高考成绩发布后,直到8月上旬高考录取结束,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将在官方网站发布一系列高考志愿填报信息,包括招生录取政策、各类成绩排序信息、各批次院校剩余招生计划、各批次志愿填报指导和录取结果查询的具体时间等,请广大考生和家长及时查阅。
熟练掌握志愿填报系统操作方法
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信息平台(https://wsbm.sdzk.cn)是考生网上填报志愿的唯一途径。为帮助广大考生熟练掌握志愿填报系统操作方法,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制作了志愿填报系统操作说明动漫,将通过官方网站发布。因“专业(专业类)+院校”的平行志愿模式填报志愿数量较多,为方便广大考生,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为夏季高考、春季高考各平行志愿批次提供了志愿填报辅助系统的招生计划查询和预选志愿功能。志愿填报辅助系统分批次开放,6月28日—7月7日首次开放,适用于夏季高考普通类、体育类常规批第1次志愿,艺术类本科批统考专业第1次和春季高考本科批第1次志愿填报。考生可在正式志愿填报前,在志愿填报辅助系统生成并保存志愿预填表,志愿填报期间通过“一键导入”方式将志愿预填表信息导入志愿填报系统。志愿正式填报期间,志愿辅助系统仅提供计划查询功能,不能进行志愿预选预填。志愿填报系统在志愿正式填报期间提供打印功能,考生可直接打印保存已提交的志愿信息。
正确掌握志愿填报方式方法
为帮助广大考生科学填报高考志愿,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将推出系列考生志愿填报指导服务。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官方网站已开设《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专栏》,“一站式”集成招生政策、录取数据、专业计划、志愿填报说明等信息。将陆续发布志愿填报系列指导视频,为考生详细解读志愿填报方式方法。此外,通过山东教育电视台“2023年山东高考考生志愿填报辅导公益直播”、山东广播电视台“直通高考”栏目和“阳光政务热线”高考专题节目,就录取政策、志愿填报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请广大考生和家长收听收看。
志愿填报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详细了解政策规定。考生应根据高考成绩、位次和分数线,确定自己能够报考本科还是专科专业,需要参加哪个批次志愿填报,有针对性地了解相应的招生录取政策和志愿填报基本规则。
第二步,合理确定选报范围。参考近三年各高校专业在山东的录取情况,结合今年的招生计划,合理确定拟报考高校和专业范围。在报考范围内,认真查阅高校招生章程、招生计划等要求,基于体检结论、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及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最终报考的专业和高校志愿。
第三步,精心安排志愿次序。对于平行志愿批次,要按照“冲、稳、保”的策略,分层次分梯度拟定足够数量的高校和专业,每个志愿之间要拉开适当梯度。以普通类常规批为例,96个志愿中即使有多个符合条件的志愿,也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只投档排在前面且符合条件的志愿。所以,精心安排志愿次序非常重要。
这里也特别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影响高考录取结果的是考生的位次,某一科目的难易程度、平均分数不直接影响考生的录取,请广大考生和家长正确看待考试成绩,一定要根据自身位次,结合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的录取政策和志愿填报服务信息,参考往年录取位次,合理填报志愿。千万不要简单地拿今年的分数与往年分数对比选择志愿,很容易造成误判误选。
关于志愿填报和录取的特别提醒
志愿填报及录取期间,省、市、县三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和中学都将为考生提供咨询服务。今年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安排专人负责考生高考咨询,咨询电话为:0531-86162753。市、县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咨询电话可通过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官网查询。志愿填报期间,考生如遇到志愿填报方面的技术问题,可在工作时间拨打“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平台”公布的5部咨询电话进行技术咨询。
志愿填报系统个人密码信息是考生登录系统进行志愿填报的身份证明,凭登录密码和手机短信密码上网填报的志愿信息具有法律效力。广大考生要牢固树立安全保密、安全防范意识,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证号、考生号、登录密码、手机短信密码等,不要泄露给他人。考生志愿必须由考生本人亲自填报,不得由他人代替。因考生本人泄露密码或由他人代为填报而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责任编辑:王逸群